华体会hth首页,年度数据丨增降背后,得失之间:体育用品业演绎“变奏曲”

发布时间:2025-07-08

2022年12月30日,由国家统计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的《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出炉。经核算,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1175亿元,增加值为12245亿元。与2020年相比,体育产业总产出增长13.9%(未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增加值增长14.1%。 其中,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为8576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0.0%,比2020年提高1.3个百分点 随着2021年度全民健身和体育竞赛活动的有序恢复,体育产业实现了较2020年同期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增长幅度在20%以上的细分领域全部集中在体育服务业内,分别是:体育竞赛表演活动增加值增长26.1%,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增加值增长21.1%,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增加值增长27.7%,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增加值增长21.9%。 图丨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状况统计表 值得行业关注的是,如上图所示,2021年度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在体育产业总产出中占比43.5%,依旧可观;增加值为3433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8.0% 这一数据相比2020年,则是下降了1.3个百分点。 此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增加值为236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9%,比2020年下降0.1个百分点。 众所周知,自2007年以来,过去的15年,体育用品业叠加体育场地设施 在体育产业总规模的占比接近于 半壁江山 。那么,2021年度数据变化背后所折射出来的真实情况,是否意味着体育制造业自此增速放缓,进入 拐点期 了? 客观地说,如果按照平均增长率计算,2020、2021这两个年度的中国体育用品业增长速度 与2010-2019的这个业内号称 黄金十年 的发展周期相比,可形容为 正在经历不那么高速增长的阶段 。 正所谓 此一时,彼一时 。回顾2021年中国体育用品业无论是整体表现还是分赛道表现,其实都算不上糟糕 放眼整个中国体育用品业的上、中、下游,无不在发生迭代和更新;正是这些变化,或许将组成中国体育用品业未来5-10年发展的新 变奏曲 。 总体来看,2021年中国体育用品业的主要变化如下: 第一,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科技技术的成熟,体育用品制造业传统的 以工代产 模式已不适用,面对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企业制造趋向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资源配置得到重新分配,整个行业由 制造经济 向 服务经济 方向上变革转型。 第二,面对渐热的线上营销市场,除了头部体育用品企业保持着进一步扩大店面规模的势头之外,大部分中小型体育用品企业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了网络营销市场中 致力于以这样的方式来整合线上、线下资源,扩大自身的市场占有率。 第三,在相关利好政策的引领下,加之居家健身热潮的影响,体育用品供给侧需求得到了深化和扩增,环保、安全、美观、舒适、智能、实用、便捷、功能齐全,成为衡量体育用品品质好坏的关键词。 更重要的是,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佐证了 体育用品制造服务化趋势将更加显著,产业链条将加速向服务业延伸 这一趋势 过去三年, 制造业服务化 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帮助体育用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均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实际上,所谓 体育用品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其实本质上代表的就是企业从提供纯产品到提供纯服务之间的转型,基于 投入-产出 的视角,制造业服务化侧重于通过生产要素的服务投入和作为产品供给的服务产出,来逐步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这亦与2021年体育用品业整体发展表现交相呼应。何况经过过去15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规模基数已经变大,与昔日已不可同日而语 由此,其增速看起来就没有复合20%以上的增长率显得那么 迅疾 了。 结合以上,通过《2021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与增加值数据公告》的数据,不妨大胆预测:未来,伴随着防疫政策的放开,当中国体育用品的市场进入正式复苏阶段,体育用品业的服务化将会表现出更大的弹性和多元性,体育用品制造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将持续增强,体育产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的衔接性和融合性效应也势必将更加显著。 如此一来,中国体育用品业新的 春天 也将如约而至。 不信?2023年5月26-29日,厦门 您不妨来到有着体育用品行业 晴雨表 和 风向标 之称的2023(第40届)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一探究竟。-华体会hth首页

TOP